2025年3月18日,AMD 公司在北京举办了 “ADVANCING AI” AMD AI PC 创新峰会,向众多合作伙伴、媒体及意见领袖展示了其在中国 AI PC 生态系统中的强劲发展势头,并迎来了性能与智能的新高度。AMD董事会主席及首席执行官Lisa Su博士,AMD高级副总裁、大中华区总裁潘晓明,与AMD高级副总裁、计算与图形总经理 Jack Huynh 一同出席活动。同时,重要合作伙伴包括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刘军,华硕电脑全球副总裁石文宏,微软大中华副总裁、硬件合作伙伴销售部总经理关淇和模优优创始人 & CEO王言治博士也一同登台致辞。
AMD董事会主席及首席执行官Lisa Su博士在致辞中表示,AMD AI产品组合带来了许多令人兴奋的更新,如今AMD技术和产品组合已经赋能数十亿人的每日生活,无论是健康、工业、AMD技术已经无处不在。AMD是目前行业中唯一一家拥有从云到端的完整AI解决方案的公司,能够全面支持各种层级AI能力的部署,以驱动创新。
“在过去的一年里,AI的使用刚刚爆发,我想说的是,AI是过去50年里最具变革性的技术。AI确实以我们无法想象的方式重塑了行业和我们得生活。”Lisa Su博士在致辞中表示AI是50年来最具变革性的技术,AMD正以独特的优势赋能下一轮AI创新浪潮。
据Lisa Su博士透露,AMD会继续践行对大中华区的AI布局承诺。在AMD大中华区的主要研发中心,有超过4000名工程师在此工作;AMD在北京、上海、成都、重庆、南京等地还设立了AI卓越中心。同时,AMD还将通过EPYC处理器赋能超大型企业,为中国顶级 CSP 的 340多个云实例提供支持。
“去年,我们宣布成立AMD中国AI应用创新联盟,该联盟目前有超过100多个成员,他们正与AMD合作进行本地AI开发。”Lisa Su博士在致辞中表示,“现在我们真的相信,这是一个机会,我们可以真正为下一代创新者提供支持。通过与大学合作,我们正在帮助实现一些最重要的研究和大胆的想法,这些研究和想法将塑造高性能计算的未来。”
为了打造和支持中国的下一代 AI,AMD还推出了全球AI PC开发者大赛并向中国开发者开放申请。AMD还将全球AMD ROCm平台和AI PC大学计划扩展至中国高校。AMD AI PC开发者支持计划专注于在中国建立一个ISV 联盟,重点提供培训、工具支持和开发费用支持。
AMD高级副总裁、大中华区总裁潘晓明重点阐述了AMD如何与行业伙伴合作,推动AI PC给中国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。
潘晓明表示,AMD AI PC在中国的生态合作,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领域,一是微软Windows 11,双方合作实现硬件、软件的深度协作优化,利用AMD产品为Windows 11进行加速,无缝提供丰富的AI体验,让PC从此大不同。Recall回顾、Click to Do单击以执行、Windows工作室效果、增强搜索、照片超分、实时字幕……等等,众多AI功能正在陆续落地。
二是DeepSeek等行业大模型,第一时间拥抱支持,优化适配,无论是在本地端侧,还是端云混合一体化,都提供最好的AI体验。
三是中国AI PC应用创新联盟,借助众多行业伙伴的力量,让AI真正落到实处,进入千行百业。
在硬件层面,AMD提供了丰富的AI PC处理器产品,尤其是全球第一家将NPU AI独立引擎集成在x86处理器中。AMD NPU的性能也一直都是行业最强,从第一代锐龙7040系列的10 TOPS,发展到第三代锐龙AI 300系列的50 TOPS,可以轻松满足Windows 11 AI+ PC的算力需求门槛(40 TOPS)。
其中,锐龙AI 300系列覆盖了不同层级的性能需求,包括代号Strix Halo的超高端锐龙AI Max系列、代号Strix Point的顶级锐龙AI 9系列、代号Krackan Point的高端锐龙AI 7/5系列。尤其是旗舰型号的锐龙AI Max+ 395处理器,支持多达128GB共享内存,更是让轻薄笔记本第一次有能力在本地运行700亿参数的大模型。正是得益于强大的NPU,让轻薄本也能变成强大的AI+ PC,再加上同样强大的CPU、GPU,可以联合灵活调度,达到效率的最大化。
目前,AMD主导的中国AI PC应用创新联盟,自2024年3月启动以来,ISV合作伙伴已经超过100家,预计到2025年底达到170家。
在现场,模优优科技(MoYoYo)就特别介绍了他们的异构加速解决方案,通过综合利用AMD锐龙处理器的CPU、GPU、NPU三大模块,灵活分配计算负载,可以在轻薄本上运行DeepSeek-V3/R1大模型。令人惊叹的是,他们不但在锐龙AI Max+ 395处理器上成功部署了DeepSeek-V2 236B大模型,满载生成速度甚至超过了12+ Token/s!
相信在AMD的全力推动之下,AI PC不但性能与日俱增,应用范围也会不断扩大,真正在各种场景中高效服务我们的工作和生活。
AMD高级副总裁、计算与图形总经理 Jack Huynh 做主题演讲,介绍了新一代AMD AI PC核心产品,包括面向工作站、桌面PC、笔记本和游戏PC的多个系列和型号。
AMD锐龙AI Max和锐龙AI Max PRO系列处理器
全新的锐龙AI Max系列处理器为下一代AI PC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,为游戏玩家、创作者和普通用户提供了卓越的性能和强劲的动力。锐龙AI Max处理器具有工作站级别的性能,拥有多达16个“Zen 5”架构 CPU核心、多达40个AMD RDNA 3.5图形核心和一个高达50 TOPS AI算力的AMD XDNA2 NPU,这一切都集成在超便携的设计中,为移动性提供更佳支持。
锐龙AI Max处理器支持高达128GB的统一内存,其中最高可将96GB用于图形处理,搭载该处理器的系统能够实现无缝、可靠的多任务处理,并支持运行超大规模的AI模型。得益于集成高达50 TOPS AI处理能力的NPU,锐龙AI Max系列处理器成为下一代AI电脑的动力之源,能加速运行对性能要求极高的AI驱动的工作站和创作软件。
全新的锐龙AI Max PRO系列处理器专为重新定义轻薄工作站而打造,使用户能够处理大型工程和建筑模型,并应对复杂的AI加速工作负载。配备AMD PRO技术,搭载锐龙AI Max PRO系列处理器的工作站为商务级移动工作站树立了新标准。
预计搭载锐龙AI Max和锐龙AI Max PRO系列处理器的产品将于2025年第一季度上市。
型号 | 核心数/线程数 | 最大加速/基础频率 | 总缓存 | 显卡型号 | cTDP | NPU 算力(TOPS) | 显卡核心数 |
AMD锐龙 AI Max+ 395 | 16核心/32线程 | 最高可达5.1/3.0 GHz | 80MB | AMD Radeon 8060S 显卡 | 45 – 120W | 50 | 40 |
AMD锐龙 AI Max 390 | 12核心/24线程 | 最高可达5.0/3.2 GHz | 76MB | AMD Radeon 8050S显卡 | 45 – 120W | 50 | 32 |
AMD锐龙 AI Max 385 | 8核心/16线程 | 最高可达5.0/3.6 GHz | 40MB | AMD Radeon 8050S显卡 | 45 – 120W | 50 | 32 |
AMD锐龙AI Max+ PRO 395 | 16核心/32线程 | 最高可达5.1/3.0 GHz | 80MB | AMD Radeon 8060S显卡 | 45 – 120W | 50 | 40 |
AMD锐龙 AI Max PRO 390 | 12核心/24线程 | 最高可达5.0/3.2 GHz | 76MB | AMD Radeon 8050S显卡 | 45 – 120W | 50 | 32 |
AMD锐龙 AI Max PRO 385 | 8核心/16线程 | 最高可达5.0/3.6 GHz | 40MB | AMD Radeon 8050S显卡 | 45 – 120W | 50 | 32 |
AMD锐龙AI Max PRO 380 | 6核心/12线程 | 最高可达4.9/3.6 GHz | 22MB | AMD Radeon 8040S显卡 | 45 – 120W | 50 | 16 |
AMD锐龙AI 300和锐龙AI 300 PRO系列处理器
AMD推出新的锐龙AI 300处理器型号以壮大锐龙AI 300系列家族,为更多笔记本电脑带来高端AI体验。除了此前发布的锐龙AI 9型号外,全新的锐龙AI 7和锐龙AI 5处理器型号也将为用户带来同样可靠的性能和AI能力。
新的锐龙AI 300系列处理器配备多达8个“Zen 5” 架构的处理器核心和最新的RDNA 3.5图形架构。凭借由AMD XDNA 2技术驱动的行业领先的NPU,Ryzen AI 300系列处理器性能比第一代NPU提升了高达五倍,提供更强大的AI算力。
针对日常商务办公,全新的锐龙AI 7 PRO 350和锐龙AI 5 PRO 340处理器专为支持新一代微软Copilot+应用体验而设计。搭载锐龙AI 300 PRO系列处理器的商用系统拥有领先的高达50+ NPU TOPS的AI性能,可为企业提供支持向AI驱动型办公模式转型所需的强大计算能力。借助AMD PRO技术,锐龙AI 300 PRO系列处理器为移动办公的商务人士提供卓越的安全和可管理功能。
预计搭载全新锐龙AI 300处理器的产品将于2025年第一季度上市。
型号 | 核心数/线程数 | 最大加速/基础频率 | 总缓存 | 显卡型号 | cTDP | NPU 算力(TOPS) |
AMD锐龙 AI 7 350 | 8核心/16线程 | 最高可达5.0/2.0 GHz | 24 MB | AMD Radeon 860M 显卡 | 15 – 54W | 50 |
AMD锐龙AI 5 340 | 6核心/12线程 | 最高可达4.8/2.0 GHz | 22 MB | AMD Radeon 840M显卡 | 15 – 54W | 50 |
AMD锐龙AI 7 PRO 350 | 8核心/16线程 | 最高可达5.0/2.0 GHz | 24 MB | AMD Radeon 860M显卡 | 15 – 54W | 50 |
AMD锐龙AI 5 PRO 340 | 6核心/12线程 | 最高可达4.8/2.0 GHz | 22 MB | AMD Radeon 840M显卡 | 15 – 54W | 50 |
AMD锐龙200和锐龙200 PRO系列处理器
借助AMD锐龙200系列处理器,AMD将“Zen 4”架构的强大性能融入到FP8平台基础设施中,将AI能力进一步拓展到更多产品中。锐龙200 PRO系列移动处理器专为日常办公专业人士设计,提供高效卓越的性能。锐龙200系列处理器拥有多达8个CPU核心和16个线程、AMD RDNA 3图形架构以及高达16 NPU TOPS的算力,为关键应用提供卓越的AI处理性能,同时具备持续稳定的性能和续航能力以确保用户能不间断使用。
预计搭载锐龙200和锐龙200 PRO系列处理器的系统将于2025年第二季度上市。
型号 | 核心/线程 | 最大加速/基础频率 | 总缓存 | 显卡型号 | cTDP | NPU 算力(TOPS) |
AMD锐龙 9 270 | 8核心/16线程 | 最高可达5.2 / 4.0 GHz | 24MB | AMD Radeon 780M显卡 | 35 – 54W | 16 |
AMD锐龙 7 260 | 8核心/16线程 | 最高可达5.1 / 3.8 GHz | 24MB | AMD Radeon 780M显卡 | 35 – 54W | 16 |
AMD锐龙 7 250 | 8核心/16线程 | 最高可达5.1 / 3.3 GHz | 24MB | AMD Radeon 780M 显卡 | 15 – 30W | 16 |
AMD锐龙 5 240 | 6核心/12线程 | 最高可达5.0 / 4.3 GHz | 22MB | AMD Radeon 760M显卡 | 35 – 54W | 16 |
AMD锐龙5 230 | 6核心/12线程 | 最高可达4.9 / 3.5 GHz | 22MB | AMD Radeon 760M显卡 | 15 – 30W | 16 |
AMD锐龙5 220 | 6核心/12线程 | 最高可达4.9 / 3.2 GHz | 22MB | AMD Radeon 740M显卡 | 15 – 30W | N/A |
AMD锐龙 3 210 | 4核心/8线程 | 最高可达4.7 / 3.0 GHz | 12MB | AMD Radeon 740M显卡 | 15 – 30W | N/A |
AMD锐龙 7 PRO 250 | 8核心/16线程 | 最高可达5.1 / 3.3 GHz | 24 MB | AMD Radeon 780M显卡 | 15 – 30W | 16 |
AMD锐龙 5 PRO 230 | 6核心/12线程 | 最高可达4.9 / 3.5 GHz | 22 MB | AMD Radeon 760M显卡 | 15 – 30W | 16 |
AMD锐龙 5 PRO 220 | 6核心/12线程 | 最高可达4.9 / 3.2 GHz | 22 MB | AMD Radeon 740M显卡 | 15 – 30W | N/A |
AMD锐龙 3 PRO 210 | 4核心/8线程 | 最高可达4.7 / 3 GHz | 12 MB | AMD Radeon 740M显卡 | 15 – 30W | N/A |
面向移动笔记本的锐龙9000HX系列处理器
全新的AMD锐龙 9000HX系列处理器为游戏笔记本带来了杰出的卓越性能。全新的锐龙9000HX系列采用了第二代3D V – Cache技术进行重新设计,将内存重新安置在处理器下方,从而实现更高的性能优势、更低的温度和更高的时钟频率,为游戏笔记本电脑用户提供非凡的使用体验。
作为该系列的顶级产品,锐龙 9955HX3D预计将成为专为游戏玩家和创作者打造的超快移动处理器之一。它配备多达16个核心,能够提供32线程的处理性能,搭载锐龙9000HX处理器的系统预计将成为移动PC处理器中拥有最多高性能核心的产品。配备先进DDR5内存的支持,锐龙9000HX处理器提供低功耗、高带宽的内存,是高性能游戏笔记本的理想之选。
预计相关产品将于2025年上半年上市。
型号 | 核心数/线程数 | 加速/基础频率 | 总缓存 | 显卡型号 | 显卡核心数 | cTDP |
AMD锐龙99955HX3D | 16核心/32线程 | 最高可达5.4/2.5 GHz | 144 MB | AMD Radeon 610M显卡 | 2 | 55 – 75W |
AMD锐龙99955HX | 16核心/32线程 | 最高可达5.4/2.5 GHz | 80 MB | AMD Radeon 610M显卡 | 2 | 55 – 75W |
AMD锐龙99850HX | 12核心/24线程 | 最高可达5.2/3.0 GHz | 76 MB | AMD Radeon 610M显卡 | 2 | 45 – 75W |
面向游戏玩家和内容创作者的锐龙9950X3D和9900X3D台式机处理器
AMD通过锐龙9950X3D和9900X3D完善其卓越的台式机处理器产品组合。锐龙9950X3D是专为游戏玩家和内容创作者打造的全球领先的16核处理器,配备16个“Zen 5” 核心和AMD RDNA 2图形处理芯片。基于第二代AMD 3D V – Cache技术,全新的X3D处理器为台式机游戏玩家突破了性能和创新的边界。
新一代X3D处理器将缓存放置在处理器CCD底部,使“Zen 5”处理器核心更靠近散热器,从而在更低的温度下实现更高的时钟频率,并提供比上一代产品更优秀的性能。
全新的锐龙X3D产品预计将于2025年第一季度上市。
型号 | 核心/线程数 | 加速/基础频率 | 总缓存 | PCIe | TDP |
AMD锐龙9950X3D | 16核心/32线程 | 高达5.7/4.3 GHz | 144 MB | Gen 5 | 170W |
AMD锐龙9900X3D | 12核心/24线程 | 高达5.5/4.4 GHz | 140 MB | Gen 5 | 120W |
AMD 锐龙AI驱动的 AI PC
AMD 是 AI PC 时代的领导者,重新定义了 PC,使其成为更个人化、更智能的设备。AI PC 有潜力彻底改变用户与 PC 的交互方式,能够提升协作效率、提供个性化 AI 助理、增强创作与编辑能力,并助力商业用户提升生产力。
AMD 锐龙AI PC 还配备 AMD 锐龙AI软件,以带来全新的实际体验,将锐龙AI硬件从 CPU 到 GPU 再到 NPU 的潜力发挥到极致。锐龙AI软件使用户能够在锐龙AI PC 上优化并部署经过预训练的模型。
中国 AI ISV 生态系统
来自联想、华硕、微软、宏碁、零刻、亿道、极摩客、荣耀、惠普、京东、机械革命、微星、壹号本、六联、抖音、雷神的 AMD AI PC 生态系统合作伙伴亲临现场,共同登台见证 AI PC 发展的新时代。
峰会现场展示了来自16个OEM合作伙伴的众多2025新品,包括采用AMD锐龙 AI Max, AMD 锐龙 AI 300 和AMD 锐龙 9000HX系列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、Mini PC 等产品。
作为 AI PC 行业的关键生态合作伙伴,微软展示了 Windows 11 AI+ PC带来的领先功能和创新体验,包括实时字幕、回顾(Recall)、工作室效果、单击以执行(Click-to-do)等,并在现场进行了演示。
此外,活动现场还展示了众多令人激动的由AMD 锐龙AI赋能的 AI PC 演示:
- 搭载锐龙 AI Max+ 395 处理器、全球首款运行 700 亿参数大模型的轻薄笔记本电脑;
- AI 助理:包括Wonders.ai、锐龙AI助手Lite、联想 AI Buddy、联想小天、NEXA AI、华硕豆叮AI助手等;
- AMD 锐龙 AI 处理器赋能的知我AI、AiPPT、Phison AI 解决方案、Office – AI 助理、Akool及DeepSeek解决方案等,帮助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商用AI PC提升生产力;
- AI PC 还能突破创作局限,使终端用户能够通过 RWKV Music、 Z-emotion、cyberlink威力导演、清醒异构绘梦师等进行创意,并用DeepSeek + VSCode 进行 AI 编程,或者用AI助力文物修复计划;
- 配备锐龙 AI Max+ 395 处理器的工作站,可运行 LM Studio、Amuse、Llama 70B 大模型、ACE++ 等模型和工具;
- AI PC 还在逗逗游戏伙伴、游戏加加、奇游、爱奇艺、Topazlabs等工具应用中,带来了游戏娱乐新升级。
为了打造和支持中国的下一代 AI,AMD 推出了全球 AI PC 开发者大赛,并向中国开发者开放申请。AMD 还将全球 AMD ROCm 平台和 AI PC 大学计划扩展至中国高校。AMD AI PC 开发者支持计划专注于在中国建立一个 ISV 联盟,重点提供培训、工具支持和开发费用支持。
资源支持
-
- 点击了解AMD AI PC应用创新大赛的更多细节:wisemodel.cn/AMDAIPC2025
- 点击了解 AMD 中国 AI 应用创新联盟
- 在哔哩哔哩Bilibili.com关注AMD
- 在微博Weibo关注AMD